设置

关灯

前言

东风、三气周瑜等等,虽然是家言,不过也已为绝大多数读者接受,所以最终还是决定按照《三国演义》的思路和人物来写。因为两者衔接的缘故,有些内容避免不了,如曹操与吕布的下邳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等等,当然我写的不会与原著相同,否则就太对不起读者了。《三国演义》里面还有些不清不楚的事件,如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为感激曹操旧日的厚待会放了曹操,却为何仍让其镇守华容道,给出的解释居然是,“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这样带有迷信色彩的解释,让人很难接受;又如诸葛亮为何不接受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先取长安,而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走陇右的平坦大路,也交代得不是很明白,我在写到这两处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但至少合理。

    当然,我在写这本书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本人的历史水平的确不高,对那里的社会制度、赋税、经济等都不熟悉,而我掌握的资料也很有限,所以有错误是肯定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作改进。第二个困惑是语言。那个时候人们是怎么说话的?是如同《三国演义》中半白话半文言的,还是像如今大多古装剧中说的“假白话”。再一个,全国应该有官话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