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治学三境(中)
整不了你们了?!
“好了,既然大家知道了治学的意思,那么我的演讲主题也很容易明白了,一句话,就是我认为我们研究学问或者说文学创作有三重境界!”
苏沫说着,眼神缓缓扫过台下的学者们,见有人欲言又止,他继续说道:“为什么说治学有三重境界呢,或者说我的灵感是从哪里得的呢,答案就是孔圣人,因为孔圣人也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此言一出,场中哗然,孔子经典流传这么多年,他娘哪一篇提到了治学三境?!
“大家先别激动,且听我慢慢讲来。孔子老人家的确没有明确说什么治学三境,自然是后人总结的,大家听一听,自己分辨正确与否。
孔子的第一种境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读书之后要练习,再复习,再实习,甚至最后实践,一定如此反复才能打牢基础,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治学的基础。
而第二种境界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说,我们搞学问要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究,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自身的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学记》中说,第一境界是‘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浅境界,而后要提升,就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