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苏东坡倒霉


    他在黄州的时候,猪肉极贱,但当地许多人不善烹饪,所谓“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轼告诉别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简单适用,洗净,切块,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在文火上炖几小时。当然要放酱油。这便是红烧、传之后世的“东坡肉”。
    有时他竹杖芒鞋而出,在江边市镇,与渔樵为伍,消磨竟日的光阴。其间或饮一杯淡淡的土酒,或无目的地闲走,被酒肆醉汉们推搡斥骂,他非但不怒、心中反而高兴:“自喜渐不为人识。”
    又一次夜游喝醉了,苏轼醺醺然地返回临皋,乘兴填了一阙《临江仙》。流传开去,却把太守吓了一跳。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擅自出境。太守立刻派人查看,结果发现苏轼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
    元丰六年(1083),苏轼生了一个儿子,其名遁儿。生下三天后,苏东坡写诗一首,聊以自嘲: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似乎转变了。渐渐地,过去那个动不动急躁,尖锐,锋芒毕露的愤青消失了,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个温暖、宽和、诙谐、亲切的中年人。在这种氛围中,东坡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潜(渊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