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八三章 流年(下)

明朝长期财政危机,积贫积弱的根源所在。

    这世上的事情,总是有人笑就有人哭,胥吏和豪绅们笑了,老百姓就得哭,大明的皇帝也得哭,还有一群人同样要哭,那就是两京十三省,一千一百多个州县的地方官。

    因为地方官员是要对税收负完全责任的。宣德五年规定:‘天下官员三六年考满者俱令赴部给由,所欠税粮,立限追征,九年考满就便铨注,任内钱粮完足,方许给由。’嘉靖年间再一次重申:‘令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核任内租税,征解足数,方许给由交代。’

    二百年来,征解税粮的完成程度,从来都是官员考课的硬指标。直接关系到地方官员的仕途前程。不能完成税收指标的,轻者停俸,重者不予升迁、降职。

    所以说,税法的败坏直接危及地方官的利喜。也正因为如此,地方官员和豪绅胥吏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而斗争的结果,往往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地方官掌握着一方大权,但他的权力要靠胥吏们配合才能体现,而中国自古的‘皇权不下乡’政策,也使县老爷不得不求助地方豪绅来安一方百姓。所以处处受制于人,也就不足为奇。

    当年海瑞海知县甫一上任,便有胥吏劣绅想要给他吃下马威的事儿绝不是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