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幽幽子的察觉
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并称三字经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
当时俄国教育界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中文翻译本的指南”,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普希金细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
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也非常重视。
虽说三字经正式传入日本是在江户时期,但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
英国的马礼逊17821834年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