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公立学堂
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富家大户,无一例外的就是拿出金钱购买公产兴办私塾,教育族中子弟,希冀能够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不被外人欺负。希望族中子弟能够出人头地,光大门楣。
就像笔者先祖,清初湖广填四川来到川省,历时百余年到六世祖时期略有薄产,每年能够收上百余担粮食之后,便于族中兄弟一起各自捐献出一部分家产作为族中公产,延请读书人前来族中教育族中子弟。
在乡下不仅仅笔者先祖如此,乡下其他大的家族也莫不如。就拿笔者所在行政村来说(明清时期一个里相当于现在三五个行政村),有陈杨张三大的姓氏,人数最多,最有钱的是陈氏,族中不但有公田建立私塾,而且还设有祠堂逢年过节办朝会。
笔者所属杨氏,以及另一大姓张氏,虽然比不上陈家,但也有公田,隔三差五的请了私塾老师教育族中子弟。
在明末清初,或者说在封建社会,遍地私塾,老人对读书人的尊崇可一点也不比当代逊色。
但若以现代人眼光来看,明朝私塾虽然甚多,但族中子弟一起就学,而不论年龄大小,读书多寡,能力大小,可以说胡子眉毛一把抓,囫囵吞枣。
要改变这种现状,那就是按照现代教育模式,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