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六)
《周易》哲学解读
(上卷·第一篇·3)
⑵ 写在丝帛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现在学界里称的“帛书周易”,是1973年考古界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考古发现写在丝帛上的《周易》。而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的不单单是“帛书周易”,还有“帛书易传”(非传世本“易传”)。
“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的出土,是一次重要的文献发现。特别是“帛书易传”里的一些文章,不见于传世“易传”,这对于研究《周易》,无疑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帛书周易”于1973年12月在长沙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而在马王堆3号汉墓发掘出土了一块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由此断定墓主人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因“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学者认为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抄写的时间应在刘邦称帝期间与刘盈即位之前,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4年间。就是说“帛书周易”与“帛书易传”是西汉初期的抄本了,而这个时间是远远比刻在石头上的今本《周易》早了。
(下面所看到的就是西汉初期抄写在帛上的《周易》一些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