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二十八)
确的概念,并基于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这些是我们看不到的,也正是后人无法看懂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有了各种的发挥与阐释。
总之,《系辞》里出现的“道”,不否定是天地根本法则的含义。古人把天地间的自然现象,直观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印象而抽象出“道”的理念。目的是比类到人道(人事社会)中来。如直观到的天地运行现象,而抽象出“天尊地卑”,又比类到社会中,所体现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观念上。也就形成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定式思维模式。
《系辞》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及《易传·象》里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道”,都是与“天道”、“神道”分不开的。
“道”是指天地运行“法则”,是无形的。因而是“形而上”;而“器”是指有形的,故是“形而下”。这抽象的理论很正确,应是哲学命题。但在古代的“道器”观最终滑向神秘主义,也至多成为“天垂象见吉凶”的神秘天人感应理论上了。
《系辞》里的“道器”论,却道出了后学者天地的学说,这是到了宋朝时期。而《系辞》里“太极”说更是宋人用“图示”来解释宇宙的生成,并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