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三十二)
朝灭亡的教训,汉朝初年开始遵奉“黄老之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同时改革法律,废除了秦朝时连坐和告奸的制度,百姓渐渐富裕,国家逐步强盛,汉朝进入了“文景之治”。
到武帝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其政治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成为取代了道家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统治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史记·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书·武帝纪赞》里记载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为了解决意识领域问题,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开始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董仲舒又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 ”之说,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治国思想,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但真正在汉代独尊儒术而治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