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哲学解读《“易学”评论》(四十)

    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一篇:两汉"易学"评论
    第七章:汉代象数义理派(以象数注释《周易》)
    到了东汉后期出现以“象数”解释《易》经的(不但解释《周易》,一并也解释《易传》)“易学”,而那些“易学”被唐朝李鼎祚收集汇编为《周易集解》一书里。
    从《周易集解》一书中可以散见于汉人对《易》(《周易》加《易传》)作出的注解。
    而唐朝在对《周易》的称谓上比较混乱,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以《周易》为名,而释解的内容是包括了《易传》。最恰当的称法应为《易经集解》。
    我们且看《周易集解》所收集的汉人是如何解释《周易》内容的。
    如《周易集解》里收集的对今本《周易·乾》文辞的解释说法(我们只录取汉人的说法):
    “乾:元、享、利、贞。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初九:潜龙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