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六十四)
易》,三才之道备焉。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全书》卷二十三)
说明他的"易学"观是来自《易传·系辞》影响,即亦筮亦理的影响。他的易学观,始终是念念不忘玩占。他更是忘记了先秦伟大的孔子与荀子所言的“知易者不占”与“善易者不卜”。
明以前的宋代义理派,虽有极大的发展,而最大义理易学成就的程颐,也只是避而不谈《易传》里为何说《周易》有占的一面,虽不去注释,只是避开。既不批驳,又不揭示。除程颐外,更何况那些亦筮亦理"义理"派,也许他们无法揭示《周易》为何是筮术格式,也就认可《易传·系辞》经文里的占说。这是其一;其二在义理阐述《周易》时,即使程颐并无法完全抛开象数去对《周易》的解释。使象数泛滥于易学上也就可知了。故帝制里的义理易学,并不能启蒙对《周易》全新的识。义理易学,既不能排击象数易学,也无法排击筮术易学,才有象数和筮术易学与义理同途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