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七十八)
下卷:现代"易学"评论
第二篇:古今"易学"混乱现象及成因
第二节
古代对《周易》虽说法不同,但当今主流话语,却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即算卦之书),说《周易》原初就是一部卜筮之书。可另一方面,当今众多讲《周易》者,又把《周易》讲述的是越来越神奇,越来越神秘,也偶有学者把《周易》说得一文不值。既然被学界权威定性为一部卜筮之书,又如何能如此引起众学者对一部算卦之书的重视与研究呢?真是不可思议。
导致对《周易》众说纷纭,其主要原因就是被篡改成算卦格式文本《周易》传承于今。正因是算卦格式的外表,却误装进去的是政治哲学思想内容,才造成后世至今天人们不明就里上的混乱认识。
再一,帝制里《周易》与《易传》不分。“甚或以《易传》代《周易》的惯例由来已久,是《易经》传承时非常普遍的现象。存世的绝大多数版本的《易经》类著作中,引用或原文照搬《易传》观点,恰如证明数学题时依托公理定理,“彖曰”、“象曰”、“系辞传曰”等比比皆是,这样的潜规则延续千百年之后,初学者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易传》对《周易》所作的解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必须奉为圭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